郑州东史马遗址出土东汉铁剪 郑州东史马遗址出土东汉铁剪 出土的东汉时期铁剪 出土的东汉时期铁剪 汉时的剪刀,其制作完全不同今日之剪,

郑州东史马遗址出土东汉铁剪

郑州东史马遗址出土东汉铁剪

出土的东汉时期铁剪

出土的东汉时期铁剪

汉时的剪刀,其制作完全不同今日之剪,是用一根铁条两端锻成相对的边刃,再将铁条弯成“8”字形状,利用弯簧的弹力使其合放。铁刃相交,能齐断,这种形制,今天被称为交股式。东汉至宋朝出土的剪刀大多为这类交股式,其中以铁质居多。

其实,从汉代的陶俑和壁画所表现的生活场景来看,庖厨中所使用的钳铗,已如今日剪截金属的铁剪,是将两片边刃用铆钉铆合。不过不知当时为什么不将这种制作技术应用到剪刀上,而是要经过几百年才有了改进。

五代时期(907-960),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“支轴式”剪刀。湖南长沙出土的五代时期的铁剪,中间就安有支轴,与现代的剪刀很相似。洛阳北宋熙宁五年(1027)的古墓中,亦出土了一把“支轴式”剪刀。

长沙出土的五代时剪刀

长沙出土的五代时剪刀

到唐代,山西并州(今太原)的剪刀已闻名天下。杜甫就有诗:“焉得并州快剪刀,剪取吴淞半江水。”以后,许多文人墨客均对剪刀有诗词赞美。

唐代 剪刀 弗利尔艺廊藏

唐代 剪刀 弗利尔艺廊藏

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唐朝银剪刀

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唐朝银剪刀

而到北宋时期,双股铁剪刀开始出现。这种形制是在剪刀的两股中部用铆钉连接双环形把,其结构逐步趋于合理。

自古以来,剪刀是闺阁绣楼的主要用物。刺绣缝纫向为妇女工作,操作时不可无剪,因而成为妇女必备之物。张敞所撰《东宫旧事》记,太子纳妃时,有龙头金缕交刀四。作为妃子,也需常用剪裁。1985年,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上,就有一把剪刀。

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

辽代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玉制工具佩

宋代铁剪

宋代铁剪

宋代铜剪刀

宋代铜剪刀

有趣的是,我国元代以后出土的剪刀反而数量很少,究其原因,估计是这时的剪刀已经十分普及,人们不再将其当成珍惜之物用于陪葬了。1964年,江苏苏州张士诚父母合葬墓出土的大小两把铜质剪刀,样式非常精巧,已经和我们今天的剪刀没有什么分别了。

苏州元末剪刀(铜质)

苏州元末剪刀(铜质)

虽然出土的剪刀都是明器,却正是表明了妇女备剪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。有意思的是,辽代陈国公主墓中随葬之剪仍为汉式剪,到了元明之际,张士诚父母合葬墓中改成铆合式了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关于剪刀的使用的流行风气。

明代文震亨《长物志》说:“有宝铁剪刀,外面起花镀金,内嵌有回回字,制作极巧,倭制摺叠者,亦可用。所谓“倭制摺叠者”应指当时的日本式剪刀。但这种日本式剪刀实际上是由我国传入日本的。这个时期,“交股式”剪刀已经彻底被“支轴式”剪刀所取代,并退出了历史舞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